(10月20日,主旨论坛现场。图片由 星辰全媒体记者 易博奇 摄)
星辰在线10月20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易博奇 孙烨 李政伦)10月20日,2023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第一场主旨论坛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主旨论坛主题为“迈向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亚太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环境经济项目执行主任Robert STOWE,马来西亚青年代表、清华大学亚太清华总裁工商联合会奖学金获得者TAN Su Jie、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 (MCDF)首席执行官王忠晶,远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参与论坛对话,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主持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发言。)
论坛上,多位嘉宾从各自领域就绿色、低碳这一主旨进行了探讨,中心议题包括制定科学政策、采用创新技术和巩固现有计划,旨在缩小资金缺口,协调统一行动,以实现雄心勃勒的1. 5°C的温升目标。李阳表示,要实现碳达峰,要加强已有技术的升级换代,对技术进行集成耦合和优化,来支撑达峰尽早实现。要保持一个较低质达峰,为碳中和实现争取主动。对于碳中和来说,现在已经进行了全面布局,特别是加强了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希望早日形成碳中和的基础体系,直至综合实现。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发言。)
全球大学、科研机构未来应该如何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气候变化和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李政表示,在整个科技创新链来讲,高校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大学独有的功能,就是要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科技交流之外,促进世界各国年轻人之间交流与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年轻人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也是当代决策和行动后果的接受者,他们之间的交流、理解、共情十分重要。高校总体处在上游的基础研究逐渐过渡到应用研究的上游链,职责是产生知识,国际合作、国际交流非常重要,相互观点碰撞,信息交流会催生新的科学知识产生。
(清华大学亚太清华总裁工商联合会奖学金获得者TAN Su Jie发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在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来自马来西亚的TAN Su Jie认为,作为青年,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的事业里面所扮演的角色,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更好地推动者、分享者、合作者、倡导者。相信在2030年之前实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
(远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发言。以上图片由 组委会 提供 )
在整个国家推动双碳进程当中,企业扮演什么角色,遇到什么挑战,未来有何发展前景和前瞻?张跃表示,减碳首要是建筑,建筑在地球上的碳排放总量,全球平均值是55%,挖掘减碳空间带来全球规模量非常大,通过减少短寿命的混凝土建筑,把建筑的碳排放大幅度减下去。
此次主旨论坛将更好地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推动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星辰全媒体记者据悉,2023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第二场主旨论坛将于10月21日举行。